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志愿 > 文章正文
 
上海考试院高招办主任手把手教你填志愿
2007-4-20 16:21:00 来源:2exam.com整理 【字体:小 大】

  2007年正式高考时间越来越迫近,考生填志愿也正式被提上议程。本周末,本市各院校将启动校园招生咨询会。为帮助考生和家长填好志愿,新闻晚报升学周刊专访市教育考试院,请高招办主任沈本良和副主任汪成辉老师结合今年招生政策谈一谈有关志愿填报的几个注意事项。

  [政策解读]

  高考志愿分两次填报

  为了提高高职(专科),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报到率,本市实行高考志愿分两次填报的招生办法。

  第一次志愿填报在高考前进行,填报的是全部院校的本科志愿和提前招生的军事公安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在2007年5月1日至8日;第二次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填报的是除军事公安专科外的全部高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在2007年7月底。在填报高职(专科)志愿时,考生已知晓了自己的成绩,可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放弃高职(专科)志愿的,可以不填报。报考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除提前录取批次外的其他批次院校专业。报考提前批次专业的考生不得再兼报艺术体育类专业。所有艺术类专科志愿填报放到7月底与其他专科一并填报。

  另外,北大、清华仍单独填写志愿表,作为“零志愿”录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今年列入统一招生的提前批次录取。香港大学等10所香港院校和澳门大学等5所澳门院校实行单独录取,由考生自行向招生院校报名或招生院校委托的报名点报名。

  填报外地院校有优惠

  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院校志愿中必须填一所外地院校,否则该批志愿无效。近几年来,外省市高校每年在上海的招生计划约9千余人,但由于考生对外省市院校的专业特点、就业去向等有关情况不甚了解,故第一志愿报考外省市的考生不是很多。

  踊跃报考外地院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本市鼓励考生以第一志愿或第二志愿报考外地院校,在今年的高考政策中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分别推出了加20分和加10分的投档优惠。所谓加分投档并非高考原始成绩加分,最起作用的是考生万一没有上某一批最低线,但是该批考生填报的外地招生院校一志愿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0%的投档尚未满额,此时考生凭着投档加分,只要过了最低控制分数线就可以参与投档。须指出,学校看到的还是考生原始高考分数,最终录取与否由招生院校决定。

  除此之外,在第一批、第二批资格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外地院校(包括线上征求补填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有降分录取优惠政策,是否实行,由未完成计划的院校把握决定。建议考生仔细阅读考试院编写的《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一书,通过比较2004年至2006年本市的一本、二本分数线和这些招生院校在本市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把握他们的降分意向。

  [填报准备]

  第一步:了解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

  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大学。除了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211工程”学校,是否是“985工程”学校来分析。

  目前,全国30多所进入“985工程”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也仅有百所左右。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和大师级任务的数量、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的数量、博士生导师的数量等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相同学科进行严格评审,将排名前一、二名的命名为重点学科,由于重点学科周围必然有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教学队伍。相关学科越多,说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越高。

  第二步:了解高校专业真正内涵

  考生要了解高校各专业的真正内涵。选择专业不能仅看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应该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哪些课程,将来在那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的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后,才能有针对地选择专业。

  第三步:了解高校近几年录取情况

  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分数要求,成绩达不到分数线是不能被录取的。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学校在某省(直辖市、自治区)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以及报考这所学校考生的高考分数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过招生录取这一环节自然形成的结果。报考的人数多于计划数而且成绩又高,那么录取后的最低分数线就会高,反之则相反。因此,以往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四步:了解高校录取的有关政策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对加分和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等内容,也包括专业培训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等与录取相关的要求。

  [填报技巧]

  第一步:实事求是准确定位

  考生在选择填报志愿时,要实事求是,全面地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既不要好高骛远、随意拔高,也不要妄自菲薄,一味地求稳,求保险,过分降低自己的志愿要求。考生准确定位是考生选择的基本依据。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考试成绩,再结合自己考场发挥的情况,给自己的高考估计个分数,确定自己学校中的水平。然后,了解所在中学每年的录取情况如何,确定一下大致的比例,再把你在学校的位置放进去考虑。

  此外,在衡量自己的实际水平时,除了需要估计自己的高考水平外,也应该综合估量自己在中学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特长,参加市级以上学科或科技竞赛的成绩、身体健康等情况。

  第二步:填好第一志愿院校

  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好每一批的第一志愿院校非常重要。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考生的志愿得到进一步尊重,第一志愿生源比较充裕,达到和超过招生计划时候,招生院校就不再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

  一般来说,招生院校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总是乐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近几年,招生高校在本市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录取数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在85%至90%。其中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人数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达98%以上。考生对自己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要估计过低,要恰如其分地慎重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高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

  在选择第一志愿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指考生自己的兴趣志向,如果考生从小对某些高校或专业情有独钟,那么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学校和专业。客观因素是指考生的实力能达到哪些高校或专业的录取标准。

  填报时,如果考生预测高考成绩能刚刚达到某批控制分数线的学校,这样的考生在选择该批院校专业时要求要放低些,并且要填报好同批次的第二志愿及以下志愿。如果考生的水平差不多可以比较稳当地进入所报考学校所在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选择权可有所大一点。

  第三步:把握志愿填报间坡度

  考生要填报好第二、三、四志愿,增加录取的机会。近几年,高校录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仍占一定比例。当有的院校第一志愿人数不足时,要从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中顺序挑选录取。为了增加录取的机会,要处理好志愿顺序的“坡度”。

  “坡度”是指同批次录取中不同层次的高校,由于对考生的实际要求不同,加之考生的水平不一,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的不平衡,以及在录取的具体标准上存在差异所形成的。

  把握好“坡度”,才能避免同一层次的志愿互相“碰撞”。填报志愿时,不能把多年来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层次相同的院校按顺序填报,否则非第一志愿就不能起作用。考生所填的同批次志愿中,第一志愿应当是录取“层次”较高的学校,其他志愿应由高到底顺序填报。

  要提高自己的命中率,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坡度”,填写同一学校中的几个专业也应有“坡度”,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填的学校志愿的最低录取分数,但结果未被录取。究其原因是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标准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又不愿专业调剂,这就是通常说的“填报志愿中专业选择偏高而且没有坡度”因而未能被录取,这是很遗憾的。

  [注意事项]

  -尊重考生个人意愿

  考生填报志愿要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理想的高校和专业。从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对考生各方面的基础要综合衡量,对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充分重视,对考生本人的专业意向要充分尊重。

  -正确看待“冷热门”专业

  事实上,“冷门”与“热门”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发展而相互转化。就每个考生来说,并非都适合攻读热门专业,考生应根据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避开一些过分“热门”的学校(专业),把选择志愿的面稍微拓宽一点。

  -慎重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在招生录取中,每一批高校录取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一批录取完成,未录取的考生的电子档案经整理后重新进入下一批院校录取投档,开始新一轮的录取工作。认真而慎重地填好每一批的每一个志愿,就能增加自己被挑选和录取的机会。考生不能过于自信,只填报某一批次的志愿,而不填报其他批次的志愿,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要认真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根据专业要求填报志愿

  本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仍实行3+X(3+综合+1或3+综合),综合为本科、高职(专科)必考科目。“1”为报考本科院校的相关科目,分别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的1门。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特别注意各招生院校对招生的专业在招收科目组上有否特殊要求。

  作者: □晚报记者张骞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